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下载中心

公众号

2025年01期
中国公共管理关键词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郁建兴;葛佳楠;徐越倩;

[下载次数: 4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一人一策”:一种中国式公共政策调适机制

陈丽君;王慧;

[下载次数: 18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文史哲

传统儒家政治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华军;

[下载次数: 10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科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建构

王韬;

[下载次数: 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郭国良;朱焜;

[下载次数: 8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法学

“易自然”构国际法治:论国际法律秩序之兴革

王贵国;

[下载次数: 1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个人法益视角下数据共享与跨境流通的法律保护体系构建

刘艳红;姜文智;

[下载次数: 37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轻罪治理

张杰;

[下载次数: 1,34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经济与管理

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基于大健康产业分析

房宏琳;

[下载次数: 1,15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

姚树俊;董哲铭;

[下载次数: 85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4 03 02 01
1999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04 03 02 01
1995 04 03 02 01
1994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2 01

数字时代的职场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建构特征与信任效用

王文彬;曹洋;

数字时代在职场中衍生出数字化和零工化特征,相应地对社会信任产生了影响,源于职场交往的职场社会资本在此过程中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基于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202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和零工化特征通过对职场社会资本的形塑产生社会信任后果。第一,数字化特征推动交往共联,同时促进科层交往和市场交往,增强职场社会资本;第二,零工化特征形成交往置换,限制科层交往并促进市场交往,削弱职场社会资本;第三,职场社会资本具有增强社会信任的积极效应,且在数字化、零工化特征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职场社会资本的建构既与数字时代的结构变迁紧密关联,又在交往层面参与了数字时代的社会信任重塑。

年 期 ;
[下载次数: 56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公司法》背景下股东名册查阅权滥用的规制

温笑侗;

新《公司法》弥补了长期以来存在于股东名册查阅权制度中的缺陷,股东名册查阅权的运用将迎来新的契机。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股东名册查阅权的研究较为笼统,有必要进行细致探讨。虽然股东名册查阅权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该权利的运用应当以完善权利滥用规制体系为前提。鉴于新《公司法》未对股东名册查阅权加以限制,应适用《民法典》中有关“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将股东名册查阅权的滥用分为主观上的滥用和客观上的滥用两种情形进行规制。此外,针对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除一般性规制以外,还可以从《证券法》的角度构建由第三方介入查阅程序的特殊规制模式。

年 期 ;
[下载次数: 9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公司法》背景下母子公司互保的反思与完善

刘俊海;

为兴利除弊,母子公司互保时要遵守新《公司法》第15条规定的公司担保前置决议程序。该规定系效力性规定。若法定代表人越权签署担保合同,越权代表行为与担保合同对公司均不生效。现行《担保制度解释》仅允许两项例外豁免:一是非上市母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作保;二是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作保。建议促成母公司为子公司作保,限制子公司为母公司作保。对外担保决议制度与关联交易制度同频共振。母子公司互保要确保程序严谨、信息透明、对价公允。在股东会决议的法定简单多数决规则与章定绝对多数决规则冲突时,应以后者为准。母子公司在互保前应索要反担保,预先夯实追偿权。建议从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侵权法与刑法等维度充实多元化救济工具箱。

年 期 ;
[下载次数: 90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如何防范刑讯逼供发生

韩旭;

司法实践中仍旧在发生的刑讯逼供,促使我们反思《刑事诉讼法》在防范刑讯逼供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以《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刑讯逼供防范机制。在原则上应当在显著位置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同时废除“如实回答义务”的规定;严格限制从看守所外提人员条件;讯问原则上应在看守所进行;确立讯问时律师在场权;明确讯问地点不合法和依法应录音录像而未录音录像所获得的口供排除规则;对所有案件实行同步录音录像且与讯问笔录进行核对制度;将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制度纳入《刑事诉讼法》中,同时将监察机关调查案件一并进行讯问合法性核查;改革一审庭审中对被告人的法庭调查程序;废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将《监察法》有关刑事追诉内容纳入《刑事诉讼法》中。

年 期 ;
[下载次数: 1,18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增值税应税交易发生时间的法律意义与规则建构

翁武耀;

增值税应税交易的发生不仅决定纳税义务的产生,还决定抵扣权、纳税豁免以及发票开具义务等法律后果的产生,同时,也可以被用于决定交易在会计上记账义务的产生。此外,应税交易发生时间也应当被用来确定新旧规则的选择。为此,基于税法规则“事例+法律后果”的逻辑结构,应税交易发生时间应当定位为应税行为的一项独立构成要件,增值税法需要在实体法规则中引入界定应税交易发生时间的条款,并以民商法为基础区分不同商品转让以及服务提供规定一般规则,针对特殊情形规定基于征税考量的特殊规则。同时,在应税交易发生时间与纳税义务产生时间相区分但又存在部分重合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与作为程序法规则的纳税义务产生时间条款的关系。

年 期 ;
[下载次数: 4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论企业合规的性质

陈瑞华;

企业合规是企业为实现依法依规经营、防控合规风险所建立的一种治理机制。企业合规只有在法律确立了行政监管激励机制和刑法激励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些国际组织也将企业合规作为对违规企业解除制裁的前提条件。从历史上来看,企业合规是为保护企业利益而设置的风险防控机制,它所要防控的不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风险,而是因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而承担的合规风险。企业合规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企业所要承担的道德义务,而变成了一个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

2021 年 01 期 No.166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0832701)
[下载次数: 9,420 ] [被引频次: 323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民法总则》中个人隐私与信息的“二元制”保护及请求权基础

李永军;

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及第111条)明显地是将隐私与信息分别加以保护的,但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这种二元保护模式中,隐私与信息能否明确地加以区分?从国外的立法例看,多采取信息与隐私的"一元制"保护模式,即不区分信息与隐私,原因就是信息与隐私难以区分。文章赞成我国民法总则的"二元制"保护模式,并且认为,隐私与信息是可以区分的,应用"三分法"来区分隐私与信息,即分为纯粹的个人隐私、隐私性信息、纯粹的个人信息。从对隐私和信息保护的请求权基础上看,受到损害的主体之请求权基础在于《民法总则》的第八章"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及《网络安全法》等特别法。《民法总则》第109-111条虽然规定了对隐私权和信息权的保护,但却没有

2017 年 03 期 No.144 ;
[下载次数: 5,879 ] [被引频次: 284 ] [阅读次数: 4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民法编纂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信息自决权——以刑民一体化及《民法总则》第111条为视角

刘艳红;

为避免法益概念的抽象化并充分发挥法益限制处罚的机能,在已确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为个人信息权的前提下还应将之具体化。在民法编纂背景下,基于刑民一体化视角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并结合《民法总则》第111条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是个人信息权中的信息自决权。分析欧美两大模式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源头,个人信息的使用体现出信息主体的意志力,具有赋权效果,以信息自决权作为该罪法益可突出个人信息权在理论源头上与人的尊严和自由密切相关性。基于民法要扩张刑法要谦抑的理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也不是等同于民事权利的个人信息权,而是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即个人信息自决权;以信息自决权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正是对刑法一般性的自我决定权的丰富和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刑法保护公民自由等个人法益之机能。信息自决权司法实践中具有甄别值得处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机能。

2019 年 06 期 No.15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17ZDA131);;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2242019S10003)
[下载次数: 4,338 ] [被引频次: 241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多元主体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探索

彭青云;

在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之际,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依据多元福利主义关于多元主体功能分担的原理,分析了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之间功能冲突的现状。基于此,从多元主体责任分担的视角构建了四主体相互依赖的发展路径:要求政府在养老服务市场的引导中做到放权不越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特长,坚持市场在服务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主动消费意识。总之,四主体良性互动和分担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有赖于服务需求分级分类管理和充分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

2019 年 03 期 No.156 ; 教育部一般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中国老年人消费行为研究”(18YJC840044);; 江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USRP11973)
[下载次数: 5,956 ] [被引频次: 218 ] [阅读次数: 5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民法典》视野下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的构造

高圣平;

在登记对抗主义之下,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功能不在于创设一个新的权利,而在于为与担保人进行交易的第三人提供信息以及为确定竞存权利之间的优先顺位提供基础。如此,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系统应以声明登记制为基础而构建。《民法典》就动产和权利担保物权的功能主义立法方法为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前提。在维持特殊动产、权利担保登记系统的前提下,统合没有所有权登记的标的物上的担保登记系统,并建立两大登记系统之间的电子链接。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系统应是基于互联网的完全电子化的登记系统,其编制采取人的编成主义,并辅之以物的编成主义,涵盖所有在功能上起担保作用的交易类型。担保权人可以自主在线完成登记和查询,但为防止欺诈登记和虚假登记,担保人享有受领登记通知、请求注销或修正登记的权利,担保权人负有注销登记的义务。

2020 年 05 期 No.164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民法典担保法的解释与适用”(20XNL003)
[下载次数: 3,869 ] [被引频次: 189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

周文;叶蕾;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数字经济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可以更好地赋能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基础,数字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坚实平台支撑。未来,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和具体国情,要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协同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2024 年 02 期 No.18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23ZDA030)
[下载次数: 19,067 ] [被引频次: 140 ] [阅读次数: 1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胡莹;方太坤;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从四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主体特征、颠覆性创新驱动的技术特征、多要素渗透融合的结构特征、数智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形态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02 期 No.18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
[下载次数: 14,323 ] [被引频次: 141 ] [阅读次数: 3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企业合规的性质

陈瑞华;

企业合规是企业为实现依法依规经营、防控合规风险所建立的一种治理机制。企业合规只有在法律确立了行政监管激励机制和刑法激励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些国际组织也将企业合规作为对违规企业解除制裁的前提条件。从历史上来看,企业合规是为保护企业利益而设置的风险防控机制,它所要防控的不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风险,而是因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而承担的合规风险。企业合规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企业所要承担的道德义务,而变成了一个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

2021 年 01 期 No.166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0832701)
[下载次数: 9,420 ] [被引频次: 323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

马骏;沈坤荣;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新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征: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大、未来会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以及"未富先老"等。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社会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放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缩小"负面效应,实行一揽子政策,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增加全社会劳动力供给以及挖掘人口"二次红利"、通过不同渠道养老资金的统筹安排促进全社会资本形成以及通过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2021 年 04 期 No.16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结构与推进机制研究”(19ZDA049)
[下载次数: 7,378 ] [被引频次: 49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产业革命视角的分析

蔡万焕;张晓芬;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的一次产业革命,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革命下,生产中物的范围、人和物的结合方式、人和人的结合方式等深刻改变,使得生产力内涵和本质发生深远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定运行规律,其对生产社会化、资本流通过程、生产流程、技术进步、产业业态等方面的改变,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应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运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 年 02 期 No.18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研究”(22BKS012)
[下载次数: 7,295 ] [被引频次: 33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通知公告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59,103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