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9 06 No.159 20-32
民法编纂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信息自决权——以刑民一体化及《民法总则》第111条为视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17ZDA131);;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2242019S10003)
邮箱(Email):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9.06.002
中文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为避免法益概念的抽象化并充分发挥法益限制处罚的机能,在已确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为个人信息权的前提下还应将之具体化。在民法编纂背景下,基于刑民一体化视角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并结合《民法总则》第111条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是个人信息权中的信息自决权。分析欧美两大模式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源头,个人信息的使用体现出信息主体的意志力,具有赋权效果,以信息自决权作为该罪法益可突出个人信息权在理论源头上与人的尊严和自由密切相关性。基于民法要扩张刑法要谦抑的理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也不是等同于民事权利的个人信息权,而是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即个人信息自决权;以信息自决权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正是对刑法一般性的自我决定权的丰富和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刑法保护公民自由等个人法益之机能。信息自决权司法实践中具有甄别值得处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机能。

关键词(KeyWords):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权;;信息自决权;;民法总则;;法益
参考文献 [1]刘艳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5):19-33.
[2]张明楷.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J].法学论坛,2017(6):16-34.
[3]王利明,周友军.我国《民法总则》的成功与不足[J].比较法研究,2017(4):1-15.
[4]张明楷.责任论的基本问题[J].比较法研究,2018(3):1-19.
[5]何赖杰.法益保护原则[M]//许玉秀,陈志辉.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迺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台北:台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229.
[6]团藤重光.法学の基础[M].东京:有斐阁,1996:84.
[7]高富平.法律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J].中国审判,2017(3):62-63.
[8]弓永钦.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9]WARREN S D,BRANDEIS L D.The Right to Privacy[J].Harvard Law Review,1890,4(5):193-220.
[10]高富平.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J].法学研究,2018(3):84-101.
[11]王利明.民法要扩张刑法要谦抑[J].民主与法制,2016(44):9.
[12]杨芳.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及其检讨——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之保护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5(6):22-33.
[13]曾粤兴,高正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研究[M]//赵秉志.刑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209.
[14]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15]冯·费尔巴哈.德国刑法教科书[M].14版.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35-36.
[16]周光权.刑法各论[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1-72.
[17]赵宏.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公法上信息权保护研究的风向流转与核心问题[J].比较法研究,2017(2):31-46.
[18]王利明.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有何区别[N].北京日报,2014-03-24(18).
[19]王利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详解:上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458-459.
[20]朱宁宁.刷脸时代拿什么保护公民生物信息[N].法制日报,2019-04-16(6).
[21]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3(4):62-72.
[22]郭明瑞.民法总则通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75.
[23]李伟民.“个人信息权”性质之辨与立法模式研究——以互联网新型权利为视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6-70.
[24]邱文聪.从信息自决与信息隐私的概念区分——评计算机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结构性问题[J].月旦法学杂志,2009(168):172-189.
[25]高铭暄,马克昌,高格.刑法学[M].修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440.
[26]阮齐林.刑法学[M].3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481.
[27]黎宏.刑法学各论[M].3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8]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592.
[29]王作富.中国刑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38.
[30]大谷实.刑法讲义各论[M].2版.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31]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M].6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66.
[32]刘艳红.刑法学:下[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07.
[33]张明楷.刑法学:下[M].5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68.
[34]黄泽萱.论英美普通法中的知情权——兼谈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J].行政法学研究,2018(6):91-101.
[35]耶赛克,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上[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3.
[36]刘艳红.实质刑法观[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7]喻海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态势与争议焦点探析[J].法律适用,2018(7):10-15.
[38]朱宁宁.聚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场发言人记者会正加紧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起草工作[N].法制日报,2019-08-22(1).
(1)BGHZ 169,193,199;BGHZ 164,203,209.
(2)Vgl.Hubmann:Das Pers?nlichkeitsrecht,2.Aufl.1967,S.268ff.
(3)Vgl.Steinmüller、Lutterbeck、Mallmann、Harbort、Kob、Schneider:Grundfragen des Datenschutzes,Gutachten im Auftrag des Bundesministeriums des Inneren,1972,S.85ff.
(4)Vgl.Herbert Meister:Datenschutz und Privatrechtsordnung,BB 1976,1584,1587 ff;Walter Knabben,Datenhaftung,1979,S.14.
(5)Whalen v.Roe,429 U.S.589,1977.
(6)参见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0页。
(7)Vgl.Spiros Sitimis:Kommentar zum Bundesdatenschutzgeseta,4.Aufl.,1993,Art.I,Rn.169.
(8)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2017年3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9)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921页。
(10)Vgl.BVerfGE 65,42f.
(11)参见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12)参见Jan Hildebrandt:Informationelle Selbstbestimmung und Medienfreiheit:Wie viel Datenschutz muss sein,2013,S.9.
(13)参见(2018)辽1322刑初174号。
(14)参见(2016)粤0402刑初1823号。
(15)参见(2017)陕0802刑初80号。

基本信息: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19.06.002

中图分类号:D923

引用信息:

[1]刘艳红.民法编纂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信息自决权——以刑民一体化及《民法总则》第111条为视角[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No.159(06):20-32.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19.06.00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17ZDA131);;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2242019S10003)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