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 No.185 39-51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
邮箱(Email):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4
中文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从四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主体特征、颠覆性创新驱动的技术特征、多要素渗透融合的结构特征、数智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形态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生产要素
14,323 | 141 | 3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1).
[3]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4]蒋永穆,乔张媛.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4(1):10-18.
[5]胡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6-75[2024-03-04].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1g4.20231113.004.
[6]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7]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6):90-102.
[8]潘建屯,陶泓伶.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0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61.139.C.20240112.1251.002.html.
[9]魏崇辉.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6):25-38.
[10]张乐.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人民论坛,2023(21):11-14.
[11]李晓华.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J].人民论坛,2023(21):15-17.
[12]简新华,聂长飞.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9-36.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卫兴华,田超伟.论《资本论》生产力理论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4):21-31.
[16]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19]刘海兵,刘洋,黄天蔚.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7):63-81.
[20]任保平,王思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逻辑机理与推进策略[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3):85-93.
[2]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1).
[3]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4]蒋永穆,乔张媛.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4(1):10-18.
[5]胡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6-75[2024-03-04].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1g4.20231113.004.
[6]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7]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6):90-102.
[8]潘建屯,陶泓伶.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0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61.139.C.20240112.1251.002.html.
[9]魏崇辉.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6):25-38.
[10]张乐.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人民论坛,2023(21):11-14.
[11]李晓华.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J].人民论坛,2023(21):15-17.
[12]简新华,聂长飞.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9-36.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卫兴华,田超伟.论《资本论》生产力理论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4):21-31.
[16]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19]刘海兵,刘洋,黄天蔚.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7):63-81.
[20]任保平,王思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逻辑机理与推进策略[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3):85-93.
基本信息: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4
中图分类号:F124.3;F091.91
引用信息:
[1]胡莹,方太坤.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No.185(02):39-51.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4.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