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 No.185 17-28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23ZDA030)
邮箱(Email):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2
中文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数字经济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可以更好地赋能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基础,数字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坚实平台支撑。未来,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和具体国情,要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协同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关键词(KeyWords):
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
19,067 | 140 | 13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4]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5]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6]赵峰,季雷.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和制度保障机制[J].学习与探索,2024(1):92-101.
[7]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8]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6):90-102.
[9]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6.
[10]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M].刘赛力,甄炳禧,卢娟,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73.
[11]阿本霍斯,莫雷尔.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M].孙翱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39.
[12]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M].徐轶杰,杨燕,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6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6.
[14]伊懋可.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M].王湘云,李伯重,张天虹,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18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钞小静,王宸威.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4):109-122.
[17]施瓦布,马勒雷.后疫情时代:大重构[M].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107.
[18]李海舰,蔡跃洲.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数字经济测度及“十四五”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46.
[19]王庆喜,胡安,辛月季.数字经济能促进绿色发展吗?——基于节能、减排、增效机制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11):44-59.
[20]周锦.数字经济视域下文化产业数字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23(5):106-114.
[21]巴克曼,韦格尔.增长陷阱:欧美经济衰落和创新的假象[M].张旭,罗晓晴,龚雪娟,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37.
[22]翟绪权,夏鑫雨.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构成与实践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44-55.
[23]孙莉莉,李锋.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论略:突出问题与优化措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6-124.
[24]周文,韩文龙.数字财富的创造、分配与共同富裕[J].中国社会科学,2023(10):4-23.
[25]森德勒.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邓敏,李现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26]沈坤荣,林剑威,傅元海.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J].中国工业经济,2023(1):57-75.
[27]郑永年.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72.
[28]施瓦布,戴维斯.第四次工业革命——行动路线图:打造创新型社会[M].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6.
[29]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20.
[30]刘攀,李子琦,王红菊.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67-72.
[31]周文,杨正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基于比较视角的政治经济学考察[J].学习与探索,2023(11):97-108.
[32]朱马.创新进化史:600年人类科技革新的激烈挑战及未来启示[M].孙红贵,杨泓,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8.
[33]周文,叶蕾.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消费经济,2023(5):3-11.
[34]阿格塔米尔,巴克.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M].徐一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72.
[35]贾根良.国有企业的新使命:核心技术创新的先锋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2):1-13.
[36]周文,白佶.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23(6):1-11.
[37]贺俊.新兴技术产业赶超中的政府作用: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05-124.
[38]黄群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21(7):4-20.
[39]瓦伦丁.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M].陈明浩,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8.
[40]陈雨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2023(9):22-30.
[4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42]约翰逊,陶勒.自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经济学[M].张淼,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1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4]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5]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6]赵峰,季雷.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和制度保障机制[J].学习与探索,2024(1):92-101.
[7]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8]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6):90-102.
[9]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6.
[10]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M].刘赛力,甄炳禧,卢娟,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73.
[11]阿本霍斯,莫雷尔.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M].孙翱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39.
[12]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M].徐轶杰,杨燕,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6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6.
[14]伊懋可.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M].王湘云,李伯重,张天虹,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18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钞小静,王宸威.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4):109-122.
[17]施瓦布,马勒雷.后疫情时代:大重构[M].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107.
[18]李海舰,蔡跃洲.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数字经济测度及“十四五”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46.
[19]王庆喜,胡安,辛月季.数字经济能促进绿色发展吗?——基于节能、减排、增效机制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11):44-59.
[20]周锦.数字经济视域下文化产业数字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23(5):106-114.
[21]巴克曼,韦格尔.增长陷阱:欧美经济衰落和创新的假象[M].张旭,罗晓晴,龚雪娟,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37.
[22]翟绪权,夏鑫雨.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构成与实践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44-55.
[23]孙莉莉,李锋.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论略:突出问题与优化措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6-124.
[24]周文,韩文龙.数字财富的创造、分配与共同富裕[J].中国社会科学,2023(10):4-23.
[25]森德勒.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邓敏,李现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26]沈坤荣,林剑威,傅元海.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J].中国工业经济,2023(1):57-75.
[27]郑永年.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72.
[28]施瓦布,戴维斯.第四次工业革命——行动路线图:打造创新型社会[M].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6.
[29]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20.
[30]刘攀,李子琦,王红菊.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67-72.
[31]周文,杨正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基于比较视角的政治经济学考察[J].学习与探索,2023(11):97-108.
[32]朱马.创新进化史:600年人类科技革新的激烈挑战及未来启示[M].孙红贵,杨泓,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8.
[33]周文,叶蕾.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消费经济,2023(5):3-11.
[34]阿格塔米尔,巴克.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M].徐一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72.
[35]贾根良.国有企业的新使命:核心技术创新的先锋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2):1-13.
[36]周文,白佶.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23(6):1-11.
[37]贺俊.新兴技术产业赶超中的政府作用: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05-124.
[38]黄群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21(7):4-20.
[39]瓦伦丁.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M].陈明浩,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8.
[40]陈雨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2023(9):22-30.
[4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42]约翰逊,陶勒.自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经济学[M].张淼,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175.
基本信息: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2
中图分类号:F124.3;F49
引用信息:
[1]周文,叶蕾.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No.185(02):17-28.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4.02.00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23ZDA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