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5 01 No.190 32-42
论科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建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
邮箱(Email):
DO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1.004
中文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我国学人对西方科学根本看法的转变是在近代,晚清学人在列强的枪炮下幡然醒觉,开始由“技”进于“道”地探查西方力量的奥秘;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由敌人送来的厚礼——西方科学、技术——让学界意识到“崇文”传统的弊端,我国学界就此步入了以科学否定文学的时期。文学在这一时期饱受訾抑;作为科学精神本质的纯粹理性,毋庸置疑地影响了我国近代文学理论及创作的审美立场,带来了“求真”准则。但当时“唯科学主义”机械论对待传统文学遗产的方式,反而不是理性认知,而是刻舟求剑;科学与文学之间出现了一条特别的纽带:科学小说。这种兼有科技专业知识和文学幻想的作品,在当时便有许多翻译与创作的实绩。

关键词(KeyWords): “技”进于“道”;科学否定文学;求“真”准则;科学小说
参考文献 [1]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
[2]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杨柳桥.庄子译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9.
[5]《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41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吴元炳.沈文肃公(葆桢)政书[M]//沈云龙.近代中国文学史料丛刊:第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830-831.
[7]冯桂芬.校邠庐杭议[M]//沈云龙.近代中国文学史料丛刊:第6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101.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9]王韬.王韬日记(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
[10]卡西勒.启蒙哲学[M].顾伟铭,杨光仲,郑楚宣,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43.
[11]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册[M].周昌忠,苗以顺,毛荣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
[12]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4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015.
[1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夏晓红,点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8-219.
[14]周程.“科学”的起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科学学研究,2010(4):481-488.
[15]《申报》影印本:第4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229.
[16]王栻.严复集: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
[17]金秋鹏.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46.
[18]张双棣.淮南子用韵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70.
[19]王先谦.荀子集解[M].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392-393.
[20]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177.
[21]姜义化,张荣华.康有为全集:第2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2-87.
[22]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81.
[23]王韬.弢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4]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5]于春松,孟彦弘.王国维学术经典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06.
[26]张清民.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兴起[J].江西社会科学,2008(3):100-106.
[27]陈伯海.近400年中国文学思潮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2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插图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9]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2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57.
[30]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6.
[31]欧阳哲生.胡适文集:第3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2]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M].雷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70.
[33]耿云志,欧阳哲生.胡适书信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559.
[34]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39-140.
[35]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6]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小说翻译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7]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
[38]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4.
[39]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9.
[40]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78.
[41]燕市狗屠.中国进化小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42]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新石头记;糊涂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214-215.
①“务崇质实,勿鹜声华”一语为近代武昌“质学会”口号,此8字颇能代表当时维新派以科学否定文学的风气。

基本信息: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1.004

中图分类号:I206.5

引用信息:

[1]王韬.论科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建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5,No.190(01):32-42.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5.01.004.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